天天奇闻网专注搜集天下奇闻趣事!

 
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中国历史 > 文史百科 > 和氏璧的故事是什么? 和氏璧是什么玉呢?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

和氏璧的故事是什么? 和氏璧是什么玉呢?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

时间:2017-04-17 作者:xiaoxiao 浏览:   手机版

和氏璧的故事-将相和

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。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,屡次战胜齐、魏等国,为赵国立了大功。长平之战时,坚壁固守三年。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,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,遭致惨败。

燕国乘机攻赵。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,战胜燕军。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,任相国。赵悼襄王时,廉颇不得志,投奔魏国。魏国不太信任,一直不重用。又奔楚,任楚将。最后老死在楚国。

蔺相如,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。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——楚国和氏璧,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“和氏璧”,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,与秦争辩并威胁他要把璧摔了,完璧归赵。

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。公元前279年,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(今河南渑池西)与秦王相会,使赵王未受辱于秦,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,地位在廉颇之上,廉颇愤愤不平。

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,对廉颇容忍谦让。使廉颇愧悟,负荆请罪,二人成为至交。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。

6.jpg

和氏璧是真的吗

和氏璧是什么玉

在中国人的心目中,玉不仅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,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块极品玉,它就是各诸侯国追求的无价之宝和氏璧,在当时已经达到了“天下共抢”的地步。

关于和氏璧的记载,最早见于《韩非子》、《新序》等书。《史记》中蔺相如“完璧归赵”所讲的“璧”就是和氏璧。

西晋傅咸《玉赋》说:“当其潜光荆野,抱璞未理,众视之以为石,独见知于卞子。”那么,和氏璧究竟是怎样的一块玉?为什么说只有“卞子”能识得它呢?

这位“卞子”相传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玉工,名叫卞和。它在一座山下偶然发现了一块玉璞。凭借玉工深厚的识玉本领,卞和认为这是一块世所罕见的宝玉。

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,他来到宫廷,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厉王。玉璞是未经加工、切割的天然玉料,外表和普通石块无异。通常玉工不会在一开始就打开看里面究竟是不是好玉。

7.jpg

和氏璧答案

而且要凭经验对其进行猜测。楚厉王找来宫廷的玉工对玉璞进行鉴定,得到的结论却是这是一块没有什么价值的普通石块。楚厉王觉得受到了卞和的欺骗和嘲弄,非常生气,就下令砍去卞和的左脚。

楚厉王死后,楚武王继位,卞和又来到宫廷,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武王,宫廷玉工居然还鉴定这是块石头。楚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。

几十年过去了,楚武王也死了,楚文王继位。已经残年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献给楚文王。可是失去双脚的他行动很不方便,满腔的忠君抱负无法实现,他怀抱玉璞在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,哭干了眼泪。

眼睛里就开始流血。楚文王得知此事后,派人去问卞和:“天下被砍去双脚的人很多,为什么只有你悲伤到此地步呢?”卞和回答:“我并非为我的双脚而哭,而是为这块无人能识的宝玉而哭。

大王把我的忠心看成欺君,颠倒是非,我是为大王而哭啊!”楚文王听说后,马上命人把卞和接到宫中,当场剖开玉璞。果然,事实验证了卞和的话,里面的确是一块无暇的美玉。

为了纪念卞和的忠君之心,楚文王将此玉命名为“和氏之璧”,又称“和氏璧”,并把它奉为国宝。

5.jpg

和氏璧与玉玺

和氏璧文言文

和氏璧原文

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,奉而献之厉王。厉王使玉人相之,玉人曰:“石也。”王以和为诳,而刖其左足。及厉王薨,武王即位。和有奉其璞而献之武王。武王使人相之,有曰:“石也。”

王有以为诳而刖其右足。武王薨,文王即为,和乃抱其璞而哭与楚山之下,三日三夜,泣尽而继之以血。王闻之,使人问其故,曰:“天下刖者多矣,子奚哭之悲也?”

和曰:“吾非悲刖也,悲夫宝玉而题之石也,贞士而名之以诳,此吾所以悲也。”王乃使玉人理其璞,而得宝焉,遂民曰“和氏璧”。

和氏璧文言文全文翻译:

楚国有一个叫卞和,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。卞和捧着璞玉去奉献给楚厉土,历王命玉工查看,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。厉王大怒,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。

厉王死,武王即位,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,武王又命玉工查看,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,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。武王死,文王即位,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,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。

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,卞和说: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,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,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,无罪而受刑辱。于是,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,见真是稀世之玉,就命名为和氏壁。

8.jpg

和氏璧蔺相如

和氏璧名字的由来

和氏璧的由来:和氏璧,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块玉璧,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,因此称为和氏璧。据传和氏璧本身是纯白色的玉璧,但楚国地区以及可能是和氏璧产地的中国陕西蓝田县均不出产白玉。

所以它的颜色和花纹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。和氏璧加工后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秦、汉、魏、晋、隋、唐的传国玺,最后在中国南宋末年的动乱中下落不明。

由于玉器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,玉璧本身的价值被民间广泛传颂,成为诸多中国文化中典故、成语的来源。

和氏璧历史、传说与典故

和氏璧最早见载中国东周末年著作《韩非子和氏第十三》:楚国人和氏在楚地的山中发现一块外裹岩石的美玉,将这块玉献给当时的君主楚厉王,而楚国王室御用的玉匠声称和氏贡献的只是一块石头,欺骗了君王。

于是楚厉王下令将和氏左脚砍去。厉王死后楚武王即位,和氏再次将该玉献给他,武王命令玉工鉴定这块玉石,鉴定的结果是和氏所贡献的仍是一块石头,结果和氏右脚被砍掉。

最后和氏带着玉石回到楚山,在那里他恸哭了三日三夜,新即位的楚国国君楚文王派人询问事情的缘由,和氏说“我并非因被砍去双脚而伤心,而是宝玉被认定为顽石、忠臣却被认为是骗子,这才是我所伤啊”。

楚文王派工匠除去裹在玉石上的岩石,才看到了这块玉,于是楚文王将该玉璧命名为“和氏璧”。

未解之谜
奇闻怪事
考古发现
猎奇八卦
灵异恐怖
阅读排行

栏目排行

推荐内容


Copyright 2015 linke01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17151号-2天天奇闻网

声明:本站文章搜集自互联网与网友提供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2056726575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