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奇闻网专注搜集天下奇闻趣事!

 
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传统文化 > 56个民族 > 吐谷浑是土族的祖先吗?

吐谷浑是土族的祖先吗?

时间:2015-12-08 作者:693295245 浏览:   手机版

土族的族源可谓众说纷纭。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吐谷浑是土族的祖先吗?

1.现今居住于河湟及河洮流域的土族呈“孤岛”式分布状态,这是清末改土归流以后形成的格局,在此之前则呈连片分布,遍及西北各地及京师周边。明安塞王樗斋《灵州社学记》明确记载灵州土族:“唐尝徙吐谷浑居之,至宋僭有于拓拔氏,为其河南九州之一。大明有天下,既徙其部落于关右,苗裔之存者,俾杂戍卒以居,而统之于千夫长。”其铭文中亦称其人“鲜卑衣裔,耕牧其俗”。迁徙关右的就是分布于平凉及其以南的土人、土达,文献多有记载。

吐谷浑是土族的祖先吗?

2.吐谷浑人称为“土人”、“土民”,在宋代已是普遍现象,陕西安抚使王臣巡视环州时称,“土人”为当地“所管属户”,“其间向汉者居多”,“皆蕃族首领导致之力”(《续通鉴长编》卷一三二)。此环州土人正是吐谷浑人。宋代史籍涉及土人者尚多,兹不赘述。

吐谷浑人简称“土人”、“土民”,符合汉语简化原则,如同现今民间俗称维吾尔族为“维族”、蒙古族为“蒙族”等。史料中吐谷浑人后来简称“吐浑”、“退浑”,也将“吐”简化为“土”,如唐代敦煌文献中称“土浑”,宋代《契丹国志》等也简称“土浑”,宋代文献还将“吐蕃”简化为“土蕃”。

3.依记载来看,现今仍居河湟流域的土族也是宋代以来的吐谷浑人。《武经总要》记载:“深入羌、胡习俗,全是吐谷浑可汗子孙。其先是狼种,今旌旗皆有狼形,备卫人亦称附离,即彼谓狼也。”此所谓“羌”、“胡”,即是“羌”、“浑”,“浑”音“胡”。所谓其先是狼种且旌旗皆有狼形者,应是主部落为狼姓。

鲜卑叱奴氏后改为叱氏,意谓“狼”,在吐谷浑同语异译为“呼那”,今土族语仍称狼为“呼那”或“叱奴”。宋代鄯州后改西宁州,而元明时西宁一带土族势力最大者就是祁土司,史称“东、西二祁土司所辖之民各号称十万”,西宁“祁土司所辖十数万人”。祁土司姓氏在明代文献中亦作“祈”、“叱”,初无定准,但也说明其姓原由“呼那”或“叱奴”改简而来。

4.土族中盛传的李晋王故事。清代以来的李土司家谱误认为沙陀李克用为晋王,但现在的研究表明,李土司之先是西夏崇宗乾顺之弟晋王察哥,他五次出征河湟,并夺取湟州、西宁州,置其子孙据守,遂为后世之东、西李土司。西夏王族拓跋氏原随吐谷浑西迁者,隋时有拓跋木弥为吐谷浑名王,后与党项羌先行东迁,故崔志远称拓跋思恭为力微裔孙,而不提代魏诸帝,充分说明其部很早就已西迁。

西夏后族梁氏、河外王氏、府谷折氏等都是与拓跋氏同时东迁的鲜卑部落。当地土族被称为“西宁州土人”,也因宋代改置西宁州后,西夏、元朝沿用,元另设甘肃行省,西宁则隔甘肃而属西夏行省及后来的宁夏路、府,也是因为同族之故。

从民俗学来说,土族多保留鲜卑、乌桓姓氏及人名特征,“文”、“乔”、“闫”、“吴”等姓出自匈奴,自称“苏武老子匈匈娘”。土族歌曲有《鲜卑山之歌》,土族地名有“鲜卑山”之称。土族供奉神箭,应为阿柴折箭故事的遗留。人死后魂归赤地的说法与乌桓人的灵魂观念类似。土族信奉萨满教,也信奉儒释道三教,崇尚汉文化,也与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有关。

    未解之谜
    奇闻怪事
    考古发现
    猎奇八卦
    灵异恐怖
    阅读排行

    栏目排行

    推荐内容
    

    Copyright 2015 linke01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17151号-2天天奇闻网

    声明:本站文章搜集自互联网与网友提供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2056726575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