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奇闻网专注搜集天下奇闻趣事!

 
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传统文化 > 56个民族 > 文化现象--仡佬族哭嫁歌

文化现象--仡佬族哭嫁歌

时间:2015-12-08 作者:693295245 浏览:   手机版

哭嫁习俗是中国多区域、多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。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看看仡佬族哭嫁歌。

两千多年前《礼记》中有“嫁女之家,三夜不息烛,思相离也”的记载;宋代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有南方民族伴嫁歌的描述。道真地域,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出土;贵州教育鼻祖尹道真先生曾在此方设馆教学;唐时有官学的设置:均表明道真地域开发、开化较早。道真必然早受外界影响,而有哭嫁习俗。

文化现象--仡佬族哭嫁歌

道真哭嫁习俗流传原因:仡佬青年男女的结合,所依靠的是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且出嫁时“男不亲迎”,女方对婚姻有不平感;仡佬“女大三(岁),抱金砖”的俗信,致使女方有出嫁之后独挑家庭重担的心理负担;民间以是否长于哭嫁作为衡量其有无才情的重要标准,也促使姑娘们平时注意体会与感悟;出嫁之后,从此离土离乡,离开父母亲人,实现角色转换,诸多感情必然纷至沓来,发为歌哭,亦属自然之事。

因地方有哭嫁传统,境内的农村少数民族姑娘在少女时代,便经常出入婚嫁场中,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其影响;或者,偷偷地跟年纪稍长的亲友探讨性、继承性地学习(俗称“学话话儿”)。出嫁前半年或一、二月里,更是把纳鞋刺绣、学习哭嫁作为紧要事务;出嫁前七八天或三五天的双期日子,则不食茶饭,在母亲或姑婶、姨娘等的引领下,一门心思的“哭嫁”。

哭嫁歌有约定俗成的礼仪操作系统,在开声、哭嫁、辞别的大程序下,有哭爹妈、哭爷爷奶奶、哭外公外婆、哭伯伯伯娘、哭舅舅舅妈、哭媒、踩斗、跨门槛等数十种哭嫁歌谣,表现姑娘在出嫁前复杂不安的心情。唱词充满了人文情怀和人性色彩,文字表达七字句居多,其音乐简约哀婉动人,充满浓厚的地方韵味。贵州省人民政府2007年5月29日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 

    未解之谜
    奇闻怪事
    考古发现
    猎奇八卦
    灵异恐怖
    阅读排行

    栏目排行

    推荐内容
    

    Copyright 2015 linke01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17151号-2天天奇闻网

    声明:本站文章搜集自互联网与网友提供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2056726575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