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奇闻网专注搜集天下奇闻趣事!

 
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风云人物 > 清朝人物 > 皇妃贾元春为什么救不了四大家族?

皇妃贾元春为什么救不了四大家族?

时间:2016-05-03 作者:693295245 浏览:   手机版

综合诸多红学研究者的学术成果,可以这么认定:《红楼梦》反应的是康熙末年与雍正执政的这段历史。康熙末年的主流是什么?四个方面而已,夺嫡之争、贪腐之弊、奢靡成风、财政亏空。那么皇妃贾元春为什么救不了四大家族?接下来随天天奇闻网去看看吧。

朝廷固然有圣旨说:“凡有重宇别院之家,可以驻跸关防之处,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,庶可略尽骨肉私情,天伦中之至性。”荣国府、宁国府均为敇造,规模庞大,几乎占据了一条街,驻跸关防根本不是问题,何须另找地方动土?如果不是安排几个孩子进去住,大观园如同“鬼蜮”。

皇妃贾元春为什么救不了四大家族?

这种主流的风气,不唯贾府所独有,也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思想,甚至是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。小说里写道:“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,修盖省亲别院呢。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祐家,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。”可见改朝换代的时局变化可能影响并推动着出现某种新的主流,丝毫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,一切都还是“舞照跳、马照跑”的常态。

历代帝位更替,拨乱反正是惯例,以彰显新君、新政、新气象。也就是说,前朝主流的事物,即便相对稳定而牢固,到了新朝,在遵循既有规律和法则的前提下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,何况那些违反规律和法则的主流事物呢?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。

既然有可能预测到新政的走向,那么,妥为防范,保全家族,自是必须的。如何防范?简单的说,可以从两方面着手:一,适时而为,迎合新君新政。譬如皇帝崇尚节俭,那就通知家里别铺张奢靡;譬如国库吃紧,那就让家里捐点银子,以充国用;譬如皇帝反腐倡廉,那就规劝家里人,做官的好好做官,没做官的也别拖后腿,等等。如果这么做,抄家之祸或能规避。

从某种意义上说,元妃是个典型的主流卫道者。看她省亲时的排场,“其豪华富丽,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”;看她游园时的感慨,虽“默默叹息奢华过费”,然得色亦显而易见,如“欲作一篇《灯月赋》、《省亲颂》,以志今日之事,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”;看她送家人的礼物,珍奇异宝,金银器皿,绫罗绸缎,花国家的钱做人情,一点也不心疼!

对于新政革故鼎新云云,她却只字不提,故意乎?无意乎?我倾向于后者,因为她固守的所谓主流,很快将不再是主流。值得琢磨的是,整个省亲过程堪称面面俱到,贾府上下演习了好几遍,觉得完美无缺,这才上折子的。但是省亲之后,元妃倒觉得“意犹未尽”了,又利用端午节礼单和清虚观打醮的两次热闹,以示收官。这种看似合乎礼法的主流形式,其背后的靡费与宗教取向,亦必为好佛而禁教的新君所不喜,沦为非主流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,而元妃失宠,也是可以预见的。

反观贾府在省亲之后的种种倒行逆施,作为保护伞的元妃岂能没事人似的?从内廷太监对贾府钱财的不断索取,可知她处境之不妙。对于皇亲外戚来说,太监的嘴脸不外乎一只廉价的晴雨表。元妃省亲,辉煌高贵的威严背后,缺乏深沉的力量和前行的底气,政治上没有洞察力,思想上没有穿透力,她的灵魂一定是美丽的,她的心智却是蒙尘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,红楼多少事,都付此意中。

    未解之谜
    奇闻怪事
    考古发现
    猎奇八卦
    灵异恐怖
    阅读排行

    栏目排行

    推荐内容

    Copyright 2019 linke01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17151号-2天天奇闻网

    声明:本站文章搜集自互联网与网友提供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xin8196@gmail.com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