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奇闻网专注搜集天下奇闻趣事!

 
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传统文化 > 56个民族 > 布朗族传统乐器:玎琴

布朗族传统乐器:玎琴

时间:2015-12-09 作者:1363541565 浏览:   手机版

布朗族玎琴是布朗族传统乐器。布朗语又称得玎、扒玎、玎朗。“得”为弹,“玎”为琴,意即弹奏的琴。汉族称其为布朗玎。流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、临沧县、双江县和镇康县等布朗族人民聚居地区。 

布朗族玎琴,流行于云南勐海县西定地区。布朗族称“得玎”,属弹拨类。琴头、琴杆、音箱为同一木砍削成雕挖、面盖薄板而成,形状规格因地而异,以西定为例,全长92厘米。琴杆修长。音箱圆形,直径23厘米。奏时,斜置于身前,左手扶按琴弦,右手持拨子弹奏。多用于伴奏民歌和青年的情歌。

布朗族传统乐器:玎琴

布朗族玎琴形制多样。传统的赛玎,外形和阮有些相像。它由共鸣箱、琴头、琴杆、弦轴、琴马和琴弦等部分构成,琴身大小不一,全长70cm~90cm。传统多用当地所产的一整块布朗语称作“傣多”的木料斫制而成,在其一端挖凿出腹腔,上面再盖以“傣多”木薄板而成共鸣箱。 

演奏时,将背带挂于肩上,琴杆斜横胸前,共鸣箱置于腰部右侧,琴头斜向左上方。左手持琴按弦,右手执拨弹奏。拨片常用牛角片、竹片或塑料片制成。 

在勐海的布朗山、西定、打洛和巴达山区,布朗族男孩十五岁从佛寺还俗后,就开始用心学习弹赛玎、唱情歌。这里几乎家家有赛玎,人人会弹奏。在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中,赛玎是离不开的情歌伴奏乐器,而每逢节日或喜庆之时,赛玎又为翩翩起舞的布朗人带来欢乐,它是伴奏民间歌舞的唯一弹弦乐器。

    未解之谜
    奇闻怪事
    考古发现
    猎奇八卦
    灵异恐怖
    阅读排行

    栏目排行

    推荐内容
    

    Copyright 2015 linke01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17151号-2天天奇闻网

    声明:本站文章搜集自互联网与网友提供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2056726575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