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朗族传统乐器:玎琴
布朗族玎琴是布朗族传统乐器。布朗语又称得玎、扒玎、玎朗。“得”为弹,“玎”为琴,意即弹奏的琴。汉族称其为布朗玎。流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、临沧县、双江县和镇康县等布朗族人民聚居地区。
布朗族玎琴,流行于云南勐海县西定地区。布朗族称“得玎”,属弹拨类。琴头、琴杆、音箱为同一木砍削成雕挖、面盖薄板而成,形状规格因地而异,以西定为例,全长92厘米。琴杆修长。音箱圆形,直径23厘米。奏时,斜置于身前,左手扶按琴弦,右手持拨子弹奏。多用于伴奏民歌和青年的情歌。
布朗族玎琴形制多样。传统的赛玎,外形和阮有些相像。它由共鸣箱、琴头、琴杆、弦轴、琴马和琴弦等部分构成,琴身大小不一,全长70cm~90cm。传统多用当地所产的一整块布朗语称作“傣多”的木料斫制而成,在其一端挖凿出腹腔,上面再盖以“傣多”木薄板而成共鸣箱。
演奏时,将背带挂于肩上,琴杆斜横胸前,共鸣箱置于腰部右侧,琴头斜向左上方。左手持琴按弦,右手执拨弹奏。拨片常用牛角片、竹片或塑料片制成。
在勐海的布朗山、西定、打洛和巴达山区,布朗族男孩十五岁从佛寺还俗后,就开始用心学习弹赛玎、唱情歌。这里几乎家家有赛玎,人人会弹奏。在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中,赛玎是离不开的情歌伴奏乐器,而每逢节日或喜庆之时,赛玎又为翩翩起舞的布朗人带来欢乐,它是伴奏民间歌舞的唯一弹弦乐器。
栏目排行
-
阿昌族的资料简介
阿昌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中的一份子,主要居住于我国云南地区,它是...
去看看>> -
如诗如画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景点介绍
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。环...
去看看>> -
民族风俗之景颇族的风俗习惯
景颇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,他们主要以农业为主,那里气候...
去看看>> -
关于景颇族的资料
关于景颇族的资料: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...
去看看>> -
大清满族的发源地在哪里?
满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,满族一个雄霸中原的民族,满族的发源地近年...
去看看>> -
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在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如何?是亲近还是有矛盾?
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,一个民族在南疆,而另一个在北疆的绿洲。那么...
去看看>> -
汉族民歌体裁种类是怎么分的?汉族民歌各自有什么特点?
汉族民歌有着久远的历史,汉族民歌随着地域民风的不同典调风格也不...
去看看>> -
汉族八大民系是怎么分的?
中华人民共和国14多亿人口,56个民族。国家疆土辽阔,民风随地或...
去看看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