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族羊皮鼓舞的风格特色
羊皮鼓舞在羌语中称为“莫恩纳莎”、“莫尔达沙” 或“布滋拉”,是“释比”在法事活动中跳的一种祭祀舞蹈,又称“跳经”,是羌族祭祀活动中主要的舞蹈形式,具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色。那么,你知道羌族羊皮鼓舞的风格特色是怎样的吗?
“羊皮鼓舞”舞姿灵巧,敏捷、粗犷,多为逆时针方向围圈而跳。领舞者头戴金丝猴皮帽,左肩扛神棍,右手执羌族羊皮鼓舞 铜铃。其他表演者手执羊皮鼓,人数一般为6——8人。由于鼓大而沉,舞动起来费劲,鼓的摆动是靠表演者身体转动,伴以膝的上下颤动才得以起舞,形成独特的风格。
羊皮鼓舞一般在每年二月的还愿、四月的祭山会、十月初一的羌历年和请神、送神、祛病去灾等宗教活动中跳,分独舞、双人舞、集体舞三种,跳时由1到2名或多名巫师表演,他们戴金丝猴皮帽,手持神杖和盘铃,念动经文、一手持单面羊皮鼓把手,一手挥动鼓槌,在敲击中起舞,开始时鼓声沉闷,盘铃轻响,在单一、迟缓的舞步中很快就能形成虔诚、神秘的气氛。
跳羊皮鼓舞的道具虽然有盘铃、神杖等多种,但最主要的还是单面羊皮鼓,那是一种用羊皮绷制而成的单面鼓,直径约八十公分,未绷羊皮的一面在鼓圈内有一横木做的扶手,击打是用手紧握,跳跃翻转都得心应手,击打鼓面的是一根木制的鼓槌,长尺余,形状奇特。
跳羌族羊皮鼓舞的人(至少是领舞的人),在装束上有一种特殊的习俗,就是要头戴金丝羌族羊皮鼓舞舞者的重要装束——金丝猴帽子 猴皮帽子,那是一种让人想到远古的装束,帽子用猴皮做成,如山峰状,像串在一起的令牌,戴在头上神秘而幽远,对表演羊皮鼓舞的人来说,猴皮帽子是十分神圣的东西,在平时也要放在神坛上和猴头骨一起供奉,而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金丝猴是羌族释比的恩人。
羊皮鼓舞是羌族人民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,是研究羌族历史的重要资料,极具民族特色。因此,羊皮鼓舞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,是羌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
栏目排行
-
阿昌族的资料简介
阿昌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中的一份子,主要居住于我国云南地区,它是...
去看看>> -
如诗如画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景点介绍
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。环...
去看看>> -
民族风俗之景颇族的风俗习惯
景颇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,他们主要以农业为主,那里气候...
去看看>> -
关于景颇族的资料
关于景颇族的资料: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...
去看看>> -
大清满族的发源地在哪里?
满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,满族一个雄霸中原的民族,满族的发源地近年...
去看看>> -
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在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如何?是亲近还是有矛盾?
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,一个民族在南疆,而另一个在北疆的绿洲。那么...
去看看>> -
汉族民歌体裁种类是怎么分的?汉族民歌各自有什么特点?
汉族民歌有着久远的历史,汉族民歌随着地域民风的不同典调风格也不...
去看看>> -
汉族八大民系是怎么分的?
中华人民共和国14多亿人口,56个民族。国家疆土辽阔,民风随地或...
去看看>>